- ·上一篇文章:童树根书法艺术
- ·下一篇文章:澄怀观道悟丹青——记实力派青年画家赵一农
阙长山访谈录:近水居人淡字美
记者:我一走进您的院落,门楣上“近水居”匾额特别醒目,桂树下一泓清水的池塘,让我想起《论语》“智者乐水”,您的斋名想必出于您对人生的“周流不滞”的思考吧!
阙: 哈哈,您目光锐利,思维敏捷,我是这么个意思。老子说:“上善若水,”理想的生活方式应该象水,“水不知拂逆,能任意变化其形,柔软而富弹性;水往低处流,象征人之谦恭、生活态度,亦代表一种趋势;水弱之极也,在极弱的情况下,反而能蕴酿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我喜欢水无味无色的淡雅,无声无息的低调。不是说“心静如水”吗?如果水是智者的品质,我只希望以平和洁静之水,洗涤心灵的污垢,2002年,我到敦煌采风,就试作对联“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虽不工整,但是心声所在。而今,面对“精神滑坡,价值游移,传统消解”的不良现象,我常告勉自己,要经得起热闹,也要耐得往寂寞,让忧愁、烦恼随水流去,开心每一天,陋室也王侯。

中堂 爱莲说 53cmx45cm 纸本 2012年
记者:您真是个爽快、耿直之人,讲的既浅显又深刻,令我敬佩!那您能不能再谈点对当今中国书坛的看法呢?
阙: 您提出了一个十分敏感又非常现实的话题。我讲真话,可能要得罪人,但不讲真话,又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我曾对一位市领导说:我只讲真话,不讲假话,但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也可能是错话。
记者:我们是在进行学术层面的讨论,错与对都没有关系。
阙: 那我就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中国书法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无论从队伍建设、学术研究、还是艺术创作,都可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最鼎盛时期。我想,您要听的不只是“光辉”,关注的是阳光没照到的地方,我用四句话概括:“思维浮躁、审美浮华、形式浮夸、评论浮浅”是当今书坛的病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关注文艺界,习近平同志亲自召开文艺座谈会,肯定成绩,指明方向,并释放艺术界也该上规矩的信号,开始纠正“官”书法,“雅”贿赂等问题。陕西周一波先生,辞去省书协主席,在全国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获得普遍赞誉。不瞒您说,今年春节我给中国书协的一位领导打电话,因为他值得我信赖,所以无所顾忌,大胆放言,我仰望他给中国书坛注入清风、新风。我认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应更名为“中国写字协会”比较符合实际。现在从最高层到省、市、县,到各行各业,凡是与写字有关的组织都统统冠以“书法家协会”,不管哪级协会,只要你跨进门槛,就是“书法家”,即使三岁小孩也能称“小书法家”。于是“书法家”多如牛毛,而“书法家”协会又催生了许多“官”,有的省书协仅主席、副主席就多达五、六十人,十分壮观!我并不责疑“家”多,“家”多是好事,只是不忍心让那些“不三不四”的“家”们往神圣、纯洁的中国书法殿堂上泼污水。失去艺术本质含义的“家”,成了谋利的敲门砖,“书法家”沦落为招摇过市的江湖。其实有无协会、冠什么名称并不重要,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等等数不清的“大师”,有哪一个是什么“会员”?是什么“主席”?但他们都在中国书法史上彪炳显赫,万古流芳。社会发展到今天,诞生了这样那样的“协会”,本是顺应潮流的好事,书法也好,书写也好,本来是人的一种生命存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习惯。吊诡的是,某些人聪明过度,假借“协会”,蝇营狗苟,名利整体侵蚀人性,全面剥夺人格,且愈演愈烈。蜂涌而至的“书法”家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趋于低俗,在识见上流于浅薄,心灵失去精神上的依归,失魂落魄于名缰利锁中。濯去心灵的污垢,唤醒麻木的神经,让日渐烦躁的心情重归于平静,这才是一个“真”书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