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黄庭坚的《砚山行》评“端”、“歙”之争
在宋代诗、书与苏东坡、米芾、蔡襄齐名的黄庭坚,还是一位研究名砚颇深的专家学者。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今江西修水)。他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国子监教授...
卅年藏砚 其乐融融——谈谈我的藏砚生涯之苦、甜观
原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陈国源先生,藏砚十分丰富,砚学理论,造诣也很深。虽已年近八十,然很健谈,我们与与这位风趣又幽默、清癯而健朗的古稀老人,开展了一问一答的采访。
问:您三十多年来,与...
情萦砚魂 扬我中华——浅谈收藏境界三部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借用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
孔令义书法 | 潜心新行楷书体的创作和探索
.
书法家孔令义自从数年前在理论上提出新行楷书体创作后,
几年来一直潜心新行楷书体的创作和探索,现在他的新行楷书法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自成一家且被大众认可的新行楷书体,
给当今社会上流...
以心会理俱圆融 ——浅谈徐尧林的瓷器创作艺术
与尧林兄的认识很有意思,2018年冬天,我和他两人都作为浙江省政协首批应用型智库成员列席了省政协会议。大会时两人刚好坐在隔壁。会议之余,我们便聊时事、聊生活、聊艺术,对他的艺术世界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后...
陈国源:编著出版《砚台收藏指南》的一些思考
我是一名中华名砚的收藏爱好者,在卅年的藏砚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至今已收藏中华名砚400余方,被一些专家学者誉为“京城收藏现代砚第一人”。我喜爱中华名砚,更注重学习,研究历代名砚著,先后在全国专业...
“黑与白”之间的美—李承孝作品欣赏
“知白守黑”、“计白当黑”这一观念来说,从字面看不难理解,书法黑白相间,在白纸上写字,单注意“黑”是不行的,更要注意到它在“白”中全局中的文字。两千多年前老子说的“知其白、守其黑”有着丰富的哲理,老...
钟永新:走近汪毅的学术世界
导 语
昔有云“蜀中多才子”“心思甚细密”。及至现当代,四川文风依然十分浓郁,蜀籍学者、作家活跃在各地,保持延续着“蜀学比于四方”的美名。
笔者先后结识上百位巴蜀籍学人和文人,他们皆有各自的创作成...
饮客踏舟来 写意人间——魏三军绘画作品选
作为一位画家,魏三军先生领悟了传统的真谛,这种领悟是一种交流,是与先贤的作品对话,使其作品能从气息上与古人相通,魏三军的作品清新自然,这个“新”是一种形而上的认知,是画家魏三军先生在面对自然生活的一种...
翰墨纵横见精神——梁文尧大写意花鸟画论略
西 沐
关注研究当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坛发展格局及其动向,是自己关于中国画艺术及其市场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多年前与梁文尧先生偶然相遇,也是因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一切偶然的相遇,都是一种必然的开始。这...
书势意连——品读李承孝书法
中国的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篆、隶、真、行、草几个阶段。当时的创造者未曾想到刻制文字是一种艺术,正如人们所说,人类是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今天我们欣赏当代的书法时,不由得赞叹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美。
西晋十...
孔令义:新行楷书体书法与传统文化
孔令义新行楷书体书法展示
孔令义新行楷书体书法展示
将军书法家孔令义自从数年前在理论上提出新行楷书体创作后,几年来一直潜心新行楷书体的创作和探索,现在他的新行楷书法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已经...
笔墨尽处亦意境——尽情体味栾可新山水画作品中的留白之妙
著名山水画家栾可新(资料图)
中国画中的“留白”就是画家在作画时,不着笔墨而保留宣纸的白色。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从而达到一种虚实相生、气韵贯通的效果。画面的空白并非虚无所有,而是实有所指,如天空,...
【大河湾关注】韦申的精神肖像
韦申的精神肖像
文/禹至
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组成部分,离开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去品读他的作品,往往及表不及里,难以触及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及其作为艺术主体的存在。就拿韦申的作品来讲,这实则是韦申精神世界...
周涛论述——存在学说
物质的存在-就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是以主观意识存在而存在的。每一个物质、生命的存在,在空间中都会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会向整个空间传递自己属性存在的信息。研究物质、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研究出单个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