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李皓:在巅峰与巅峰之间跨越
- ·下一篇文章:山水入怀 悠然再现——记画家王邦定
著名书法家郭耀嵩与《心经》

著名书法家郭耀嵩
题记:
笔锋含俏乾坤手
潇洒心经撰云袖
气若飞虹神自华
墨海香情竟风流
当历史的发展迈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中国书画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佛教的文化和书法又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渊源。走进著名书法家郭耀嵩老师的画室,一幅字体娟秀,墨香四溢的《心经》首先映入眼帘。

著名书法家郭耀嵩书写的《心经》

著名书法家郭耀嵩书写的《心经》
著名书法家郭耀嵩老师的书法习楷书临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兰亭记》、《行书千字文》。草书临王羲之《十七帖》、《初月帖》和怀素《自叙帖》、《论书帖》和《千字文》等。其中楷书尤以佛教的《心经》见长。
著名书法家郭耀嵩老师书写的这幅《心经》,是以四尺条幅黄色丝绢为底蕴,撰写的工笔楷书。画轴两边分别印有观世音菩萨的图像,整幅画面字体工整娟秀,线条优美,飘逸洒脱,行云流水,细腻高雅。配置上观世音菩萨图像,既有飞天大士的苍劲豪迈,又有欧阳询楷书流派的风格精妙之处。这幅丝绢《心经》给人的视觉赏心悦目,充分体现了书法家郭耀嵩老师内在丰富的佛家文化底蕴,和对书法造诣的理解独具匠心。
书法写经的殊胜,易于收摄身心:书法不同于一般写字,从磨墨、执笔到下笔,都必须专注,不可轻忽。因此,在文字书写当中,即可收摄精神,达到一个静穆的境界,身心安泰舒畅。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由于印刷术尚未昌明,佛经的弘布流通只得靠纸墨繕。于是在抄经写经的需要下,佛教即与中国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佛弟子而言,书法抄经不仅是修行之道,同时具有助扬佛教之功。
郭耀嵩老师的楷书字体是以险峻刻历,刚劲挺拔,清雅秀丽,瘦健俊美,规矩端正,一丝不苟,大小有法,错落有致 为特色,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的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的一种理性的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的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与理性中融入性情,类乎于癫狂的即兴创作,从而表现出一种王羲之派极其浪漫的风格。其骨力之刚健,笔法的精到,结构的森严,堪为世人所推崇,令书家门莫不受其影响。
书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一门艺术,这几乎先天就注定了它与作为世界上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宗教——佛教会有某种相通之处。关于书法这门“国粹”艺术与佛教的关系,清代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曾有过论述,他认为佛法与书法是相通的,第一,佛教教人不要执著于外物有形的“相”上面,同样地,学习古人的书法,也不要老是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要懂得其妙处并以自己的性灵去会通它。
佛教讲“非有非无”的“双遣”。书法也是如此,因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应是忘了法则的“非法”对一个成熟的书家来说,往往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所谓“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皆出自于入定之后产生的形象思维。尤其是艺术家,将佛法的意境融入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音乐里,而开创出更具意涵的道貌风格。

在当今这个浮躁社会,书法家郭耀嵩老师撰写的楷书《心经》,无疑如书画界一道靓丽清新的风景线走进人们的视野。郭耀嵩老师不仅是中国书画界的资深前辈,更是佛教书法界一棵不可多得的常青树,他撰写的《心经》具有大家之风范,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中国书画界和佛教界享有很高的赞誉。最后,衷心的祝愿书法家郭耀嵩老师以佛教的禅定心为基,在中国书画界的路上越走越宽阔,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书画作品,顺祝郭耀嵩老师安祺。(月亮的心)
郭耀嵩简介:
郭耀嵩,笔名田士,光耀嵩山,汉族,1956年10月生,信仰佛教。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河南省泌阳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河南省省直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任中国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教肓促进会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青云墨海书画院高级顾问,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洛阳分院执行院长,河南省盘古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兰亭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盘古书画网总编。郭耀嵩老师其楷书秀美端庄,草书苍劲挺拔。曾为不少著名书画家撰写诗歌、辞赋和通讯等,书法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如“沈通杯”、2013年“第三届中国风全国书画艺术交流赛”和“2014最美中国书画大赛”中分别获二、三等奖,曾被不少企业和政界名人及收藏家收藏。书法著述《书法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基本特征》曾在《书法导报》上发表。
郭耀嵩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麦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