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家艺术档案

张氏景泰蓝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突破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文物网  发布时间:2014-12-01 17:09:54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其来源可追溯至13世纪末的元代,元朝时期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发明于西亚阿拉伯的珐琅饰品便从那时传入中土,这一技艺与中土的民族审美相融合而成了中国的景泰蓝,景泰蓝制作技艺进入宫廷之后慢慢成熟,明清两朝,独具中国特色的景泰蓝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称为“天下一绝”。


      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北京景泰蓝工艺从成熟走向了辉煌。近代的社会动荡使北京景泰蓝工艺曾一度衰微。解放后,北京景泰蓝工艺因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抢救、保护和扶持政策而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工艺美术品是中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北京,景泰蓝也成为当时发展经济、出口换汇的主要工艺品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市场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产统销已难以为继,景泰蓝行业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景泰蓝的艺术质量和工艺水平明显下降,大量粗制滥作的景泰蓝制品充斥市场,已在国际市场造成恶劣影响,而传统的从事景泰蓝制作的工厂或破产或濒危倒闭,技艺高超的景泰蓝工艺大师和传人亦是寥寥无几,再不从各个方面加以保护,这门优秀的传统工艺必将失传殆尽。为了保护和传这一传统技艺,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保护体系。


      虽然景泰蓝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繁盛于宫廷的技艺逐渐式微,曾面临失传的危机。但近几年来,随着景泰蓝行业逐步规范,人们对景泰蓝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景泰蓝。如今,景泰蓝艺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当代艺术中的国宝京粹。


      谈到传统与创新的问题时,北京禄展铭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当代掐丝珐琅、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大师的直系传承人张颖表示,首先要立足于传统,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工艺的基础上,同时也必须有自己的发扬和创造,才能做出能够称得上“精品”的景泰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13,875.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