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意门传媒
当前位置:北京华艺网艺术新闻要闻快讯

古今砚铭文化论坛在京举办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4-10-12 14:52:25

10月10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会同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圣佳艺术中心、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委员会在中贸圣佳艺术中心举办了古今砚铭文化论坛。

此次论坛的宗旨是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砚铭文化,传播继承砚铭文化,进一步推动砚台爱好者,制砚大师,知名社会学者,有成就的文化名人,儒商儒官,收藏家等社会各界名流积极参与到爱砚、赏砚、铭砚、收藏铭文砚的的行列中来,把砚铭文化继承下去,传承开来,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据史料记载:为砚作铭,由来已久。据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砚谱》记载:“昔皇帝得一玉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 《大戴礼记》中记载:西周初就有砚铭,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尔后,砚铭在历代逐步发展开来,砚铭有时铭也有后铭,纵观历代产生的砚铭,无论是时铭还是后铭,无论是高官大儒撰写的砚铭还是寒士布衣所做的砚铭,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砚台的文化含量和史料价值,某种意义上讲砚铭是为砚台传名张魂,从大处讲,它涵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励了一代一代人养成了志存高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从小处讲,教会了人们励志处世,同时也给人们养生提供了帮助,还增加了有价值的史料和传承有序的依据。正是历代文化精英、儒官儒商、大德高僧前赴后继的为砚作铭,才使得砚台这一文房器具增加了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砚铭文化。

研讨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火来胜主持,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米军,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委员会顾问陈国源,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会长助理孙克利,副会长金彤、赵安泽,知名砚文化学者黄海涛、张得一都在研讨会上致辞发言。

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多种形式组织召开,汇集了全国砚文化研究者、制砚大师以及知名社会学者五十余人,资深砚台收藏家、砚文化学者、志愿者张传伦、符书铭、唐存刚、汪海、王跃泽、郑常恺、傅绍祥、许登云、曹骞帆、刘塘卿、黄广康等三十多名学者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古今砚铭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推动砚铭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宗旨,围绕张得一先生的砚铭创作及古代铭文砚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论说,这些发言和论文为砚铭文化爱好者、收藏家、社会名流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讨论砚铭文化的平台,对推动古今砚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砚界专家、学者、志愿者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按照现场发言顺序排序)

专委会主任火来胜老师主持

专委会委员陈国源老师发言

专委会委员黄海涛老师发言

副会长、专委会委员金彤老师发言

张传伦老师发言

唐存刚老师发言

符书铭老师发言

刘塘卿老师发言

方伟老师发言

郭兵老师发言

于江老师发言

孙克利会长助理发言

专委会委员张得一老师发言

爱好者曹骞帆发言

赵安泽副会长通过网络作了交流发言。

专家老师发言稿统一汇集后将在聚砚斋公众号陆续刊出,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1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8艺术品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2021006152号

页面执行时间:21,875.00000 毫秒